喬杉
2月10日《新聞聯播》的“新春走基層”欄目記錄了春節期間鐵路上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準備求婚的男孩把戒指和食盒匆忙塞給女孩,什麼都還沒來得及開口就又要分別。男孩在站臺上衝著車上的女孩揮手,卻説不出話來,女孩在車廂裏看著男孩塞給自己的東西,低頭抹去淚水,配樂放著《因為愛情》……
這個故事名叫《相約在零點37分》,記錄了春節期間兩名堅守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鐵路工作者,僅有的短暫的1分52秒的相聚時間。很多人評價:沒想到看《新聞聯播》也能哭得稀裏嘩啦。“新聞聯播裏的愛情”,為何打動很多人?最關鍵的一點,恐怕還是可親可近。
對於愛情,應該沒有人陌生。幾乎沒有人不嚮往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很多人對愛情的美好嚮往,大多是看來的聽來的,是經過別人加工而來的。同樣一個風景,實地看到的可能和在照片中看到的大不一樣,這就是角度選擇的問題。很多“別人的愛情故事”充滿著太多的想像與虛構,很多人的愛情嚮往更是經由現代影視劇訓練而來的,更是存在著嚴重失真。
很難説愛情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呈現,愛情也不應該有標準照,但大多數人的愛情,絕對不是影視劇中呈現的。愛情可以想像,也應該想像,但有些愛情也只適合想像,不會落到地面上的。不僅是這些美好的愛情故事,就連大量影視劇呈現的狗血故事,也不是愛情的常態。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每一次久別重逢都是時光匆匆。在視頻中,男孩和女孩都反覆講了工作,都講自己喜歡這份工作,也知道對方喜歡這份工作。短暫的相聚,不是因為心不思念,而是因為工作的緣故只能如此。如果沒有敬業打底,這則愛情故事可能也就“泯然于眾人”。很多美好的愛情,都如這則“新聞聯播裏的愛情”,不是因為愛情而放棄所有,而是不因為困難而放棄愛情。
有網友説,類似的愛情故事,在鐵路上還有很多。誠哉斯言。其實,何止于鐵路,在每個行業都是大量存在。不僅是熱戀男女,就連跨過這個階段的夫妻,也有大量類似故事。有一位同事,熱戀時總是聚少離多,現在走到一起,有了孩子,由於工作關係,也是經常到深夜才回家。一段時間工作特別忙,每天與家人在星光和晨光中擦肩而過。在單位年會上,這位同事講道,已經好長時間沒給妻子一個擁抱,沒聽到孩子喊一聲“爸爸”時,他哭了,所有人也哭了。
“新聞聯播裏的愛情”具有走心美。很多人的愛情,正像這兩名鐵路工作者,沒有什麼海誓山盟,只有行勝於言;沒有什麼海枯石爛,只有平平淡淡。真實的愛情,總是與工作生活學習聯繫在一起的,有挑戰就去面對,而不是去抱怨去放棄。“新聞聯播裏的愛情”,既有愛情之美,也有敬業之美,疊加到一起,不僅沒有削弱,而且起到了疊加效果。與其説人們被“新聞聯播裏的愛情”打動,倒不如説人們被自己打動,被看似普遍其實珍貴的真善美打動。
這則愛情故事也給當前的文藝創作帶來了啟示。愛情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但看看現在的文藝創作,特別是影視劇,要麼是過於光怪陸離讓人不敢追求愛情,要麼是過於一地雞毛讓人不再相信愛情。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有創造導向的問題,也有價值導向的問題,還反映著很多文藝創作者根本不懂市場,根本不懂大眾審美需求。正能量一樣有含金量,聚焦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愛情,拍好了一樣會有市場,這已然被無數次證明。
被“新聞聯播裏的愛情”打動就對了。這是真實的愛情,是大多數人的愛情,能被這樣的愛情打動,説明我們已經懂得什麼才叫愛情、什麼才叫相信愛情。
♢ 北京青年報新聞熱線:65902020
♢ 廣告熱線:400-188-8610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 産品建議與投訴請聯繫:jianyi@chinaso.com私人訂制熱點資訊 關注國搜官方微信
人民網 新華網 央廣網 光明網 中國經濟網 央視網 中國政府網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網信網 中國西藏網 中國台灣網 中國青年網 中國證券報 京華時報 環球時報 經濟參考報 半月談 北京週報 中國日報網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中央電視臺 經濟日報 光明日報 求是網 解放軍報 中國新聞週刊 中國新聞社 國際線上 中國網
更多熱點盡在新聞早班車 請關注中國搜索官方微信